全力構建雙擁工作“四梁八柱”
全力構建雙擁工作“四梁八柱”
——對話中共南陽市委書記、南陽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 王智慧
?
《新時代中國雙擁》:南陽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您認為南陽雙擁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動力”是什么?
王智慧:南陽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積淀豐富、紅色基因濃重、革命傳統優良,鐫刻《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歷史名篇的南陽解放紀念碑是耀眼的紅色地標,一代名將彭雪楓、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紅二十五軍鏖戰獨樹鎮等英雄故事傳頌不息。一直以來,南陽市軍民團結氛圍濃厚,這種生生不息的“源動力”,來自紅色基因。南陽共有中原局舊址葉家大院、南陽第一黨支部等革命遺址185處,彭雪楓紀念館等革命紀念館7處,涵蓋近代以來各個歷史時期,時刻激勵著南陽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來自光榮傳統。在革命戰爭歷程中,南陽人民與人民軍隊并肩作戰,相繼取得了鏖戰獨樹鎮、對日最后一戰等艱難勝利,僅抗戰期間就傷亡45萬多人,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來自社會認同。崇軍尚武、尊崇英雄的社會氛圍濃厚,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思想共識深深地根植于豫宛大地。現在,南陽每年都為國家輸送士兵3000多人,是全軍著名招飛基地,30多年來累計向空軍輸送飛行學員近千人。在此基礎上,我們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斷為雙擁工作注入新的動力。
《新時代中國雙擁》:請您介紹南陽是怎樣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
王智慧:一是強化制度創新。全力構建雙擁工作“四梁八柱”,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雙五”活動、拓展雙擁創建內涵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實施市級隨軍家屬安置、兵員征集、“雙清單”和優撫優待等政策措施,成立正處級的國防教育中心,打造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二是強化統籌聯動。堅持服務現役與服務退役聯動貫通、一體落實,充分發揮全市退役軍人服務體系作用,強力實施“四抓兩推”,即抓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抓軍人“全生命周期”關愛、抓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全覆蓋”、抓退役軍人素質提升,聯合黨組織推動、長效機制推動,切實打通服務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強化就業保障。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解決好退役軍人安置問題。南陽牧原集團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推出“萬人萬崗”招聘計劃,針對退役軍人開通“綠色通道”,一次性提供1萬個崗位,其中1000個名額專門用于免試招錄功臣模范和優秀退役軍人,并創造性推出“部隊貢獻與入職后薪資掛鉤”等政策。四是強化示范帶動。探索“一縣一品牌、城區有特色”的全域雙擁南陽路徑。中心城區開發建設了以“擁軍優屬”為主旨的雙擁小區,更好服務保障軍人軍屬,助力軍人安家安心。鄧州打造雙擁示范街,帶動實體經濟發展,達到了商戶得紅利,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受尊崇、得實惠的良好效果。
《新時代中國雙擁》:南陽正在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各處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雙擁印記,南陽是怎樣讓雙擁融入城市血脈、塑造良好風尚的?
王智慧:在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宏偉征程上,我們迫切需要軍民攜手,同心同德、同向而行。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軍地資源,精心打造主題場景,認真講好具有南陽風格、南陽特色的雙擁故事。一是深入挖掘典型。軍地合力推出了一等功臣、艦載機飛行教官楊勇,黨的二十大代表、陸軍“女槍王”白莎,以2111個俯臥撐破紀錄、三等功榮立者楊想等新時代建功軍營的南陽籍青年官兵典型,駐宛某部被中央軍委授予集體二等功,激發了南陽軍民合力共促雙擁發展的強勁動力。二是拓展宣傳途徑。將每年7月確定為“雙擁宣傳月”,推動雙擁宣傳進車站、進醫院、進商場;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平臺高頻次推送南陽雙擁動態,大力宣傳衛國戍邊優秀軍人、好軍嫂、“最美退役軍人”和雙擁模范人物等先進典型,開辟“八一光榮榜”專版,公布上年度立功受獎的南陽籍現役官兵名單,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三是營造濃厚氛圍。常態化打造雙擁一條街、雙擁公交專線、雙擁文化公園等陣地,豐富活動載體;邀請軍人軍屬參加月季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和家庭成就感;持續開展光榮牌信息采集懸掛工作,為2263名南陽籍官兵家庭送達立功喜報、獎勵金和功臣家庭牌匾,將榮立二等功以上現役軍人載入市、縣地方志及年鑒,推動全社會形成崇軍擁軍的濃厚氛圍。
《新時代中國雙擁》:南陽作為駐軍大市、兵員大市,是如何把雙擁工作做到官兵心里的?
王智慧:多年來,我們始終把軍人軍屬當成“自家人”。一是好政策優先退役軍人。全市轉業軍官安置到行政崗位實現全覆蓋,退役士兵安置到全供事業單位的比例達90%,安置質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省轄市中率先落實退役軍人優待清單,不斷拓展優待“朋友圈”,目前全市45家旅游景點、博物館向持證退役軍人提供優待服務。二是好舉措支持部隊建設。傾力做好保障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調整提升隨軍未就業家屬基本生活保障金標準,中心城區優先安排現役軍人、烈士子女、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子女到優質學校就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婦聯等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組織地方優秀適齡女青年與部隊官兵交流聯誼,搭好“軍地鵲橋”;制定實施市級隨軍家屬安置就業措施,完善部隊提報、崗位協調和研究審定程序。三是抓好保障助力擁軍支前。市軍供保障中心與市優質企業合作,圍繞加強軍供保障中心實戰化、食品安全化、膳食營養化、服務親情化“四化”保障能力,讓過往部隊官兵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被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表彰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單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縣沒有駐軍,但長期承擔航天專項任務,軍民同心合力做好預警疏散、搜索收集等工作。
《新時代中國雙擁》:南陽2012年首創全國雙擁模范城,目前正積極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南陽市有什么樣的工作打算?
王智慧:全國雙擁模范城是具有極高政治榮譽的紅色城市名片。我們將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政治任務、系統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持續擦亮雙擁創建名片。一是強化組織。我們發揮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雙擁辦的牽頭抓總作用,督促各級各部門把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做到重點工作親自謀劃部署、重要活動親自把關定向、重大問題親自推動解決,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擦亮名片。我市積極探索民營企業吸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組建鄧州市編外雷鋒團“薪火營”等舉措,將在發揮好這些特色亮點的基礎上,持續加強探索。比如,南陽在歷史高峰期曾有16家軍工企業,現在仍有豫西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骨干企業,全市相關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將搶抓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的重大機遇,加快在推動發展上取得新成效。此外,我們先行先試,規劃建設了總投資4.2億元、占地面積280畝的國防教育中心建設項目,走在了全國前列。三是凝聚合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校等進行雙擁政策線上線下宣傳,通過講好雙擁故事、打造雙擁實景、開展國防宣傳教育等方式,多頻次、多渠道宣傳我市雙擁創建工作動態、成效、亮點、經驗,營造社會各界關心國防、支持雙擁、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