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廊”:聯出發展新合力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化一脈,是京津冀退役軍人工作領域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這里擁有推動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的無限動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通武廊”地區開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實踐探索。作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唯一一個跨省份的先行試點區域,3年來,“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圍繞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加強協同合作,創新制度機制,合力推動退役軍人工作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已從規劃藍圖一步步鋪展為現實畫卷。
謀長遠:機制協同聚合力
金秋十月,碩果盈枝。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工作的協同合作日益密切。
在北京市通州區政務服務中心,通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根據《北京市通州區權力清單》,將涉及退役軍人的28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區政務服務中心,助力退役軍人實現區級事項“全程網辦”。武清、廊坊兩地依托北京政務服務智能終端設備,幫助近300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
廊坊“一網通學”平臺,為三地退役軍人開展學習活動提供便捷;武清退役軍人涉法難題,在三地互通協同中得到有效解決;退役軍人專場就業招聘會,三地退役軍人共享就業崗位和培訓資源……三地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生機勃勃。
近日,記者在走訪“通武廊”三地時找到了退役軍人區域協同發展的“奧秘”。在河北廊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石寶智介紹,今年由廊坊市擔任“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區域建設“輪值主席”,這一“輪值主席”制度已經運行三年,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效,得益于三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對政策制度共商、規劃引領共融、平臺資源共享等八項合作內容的落實。三地經過近10次交流互通,形成了密切協同、齊抓共管、穩步推進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筑牢發展根基,謀劃長遠協作。2021年4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圍繞退役軍人培訓就業、服務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商定先行試點區域協同發展合作模式、合作機制、主要任務,簽署《京津冀退役軍人事務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編制《京津冀“通武廊”地區退役軍人工作協同發展先行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形成推進“通武廊”區域建設舉措25條和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支持“通武廊”先行試點區域建設舉措22條,全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機制措施有了,如何協同?怎樣破局?“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領導一致認為,只有堅定不移深化合作交流、破除區域障礙、立足長遠規劃、聚集優質資源、強化服務保障,才能更好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乘數效應”,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此,他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互融合”等形式,建立三地互學互鑒機制,選樹三地退役軍人先進典型,有計劃地開展退役軍人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組織三地創業經驗分享座談會;建立三地互幫互助機制,開展異地就醫合作,提供跨區域咨詢服務;建立三地共享互通機制,搭建人才儲備庫、企業資源庫、導師資源庫,實現三地就業資源互通共享。
在通州區搭建光榮院合作平臺,共享護理員培訓教程,互認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書。以三地場所共享、活動共辦、信息共通、學習共融、英模共宣、品牌共建的“六共”模式,深入推進軍休機構協同發展;建立人員信息共享機制,提供跨區域法律、醫療咨詢服務;建立關愛幫扶協同機制,協調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為困難退役軍人提供幫扶援助。
通過三年“磨合”,“通武廊”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框架已經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京津冀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通武廊”退役軍人工作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引領工作成效顯著。
聚資源:就業創業路更寬
穿過北京通州中央廣場,易豐收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創建的小小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就坐落于運河商務核心的綠地大廈。從這里向窗外望去,矗立在中央商務區的“中國尊”近在咫尺?!坝袝r候創業者們忙累了,在這里向外望望,那股拼勁兒就都來了?!被刎撠熑粟w亮說。
劉坤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選擇在北京創業。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前所未有的壓力向他襲來。正當劉坤一籌莫展之時,基地為他提供的基礎性軟服務如及時雨般降臨,免租金、技術指導、對接資源、拎包辦公等優待優惠措施,既為退役軍人減少了創業成本,又盤活了退役軍人的創業資源,使得劉坤的公司很快重回正軌。
“資源整合‘一張網’,讓創業者‘少跑腿’?!被毓ぷ魅藛T告訴記者,他們為退役軍人創業者提供工商、稅務、社保、法律、投融資等方面的102項創業綜合服務,涵蓋退役軍人創業全方位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便于退役軍人創業者實現“家門口”辦理。通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陳曉麗介紹,目前,“通武廊”已聯合構建起三地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聯盟,像易豐收這樣的創業孵化基地,三地共有6家。他們通過建立“入駐企業崗位資源庫”,打造面向“通武廊”三地退役軍人的就業崗位和人才互通通道,讓三地退役軍人享受同等質量的就業創業幫扶服務。
“多虧了武清青創中心主任楊文闖和北京農科院的專家,我的蔬菜還有15天左右就上市了!”在武清區下伍旗鎮的田間地頭,記者見到了退役軍人杜志山。在他的蔬菜大棚里,滿是水靈靈的綠色,青菜、蘿卜長勢喜人。杜志山告訴記者,地里上一茬種的是水果黃瓜,每天可以采摘近1500斤。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通過“村集送”方式推銷,水果黃瓜打入北京多家農貿市場,解決了銷售難題。回想起當初的創業歷程,杜志山感激地說,在武清區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的幫助下,他不僅享受了免費服務,成功申請到30萬元免息創業貸款,還在遇到黃瓜發黃、變彎等難題時,得到了北京農科院專家的指導。2023年8月21日,在“通武廊”三地舉辦的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座談會上,杜志山作為創業代表發言。談起那次座談會,他滿是感激和欣喜:“沒想到,我在座談會上結識了這么多優秀退役軍人創業者,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樣的學習交流,這次座談會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更增強了我創業的信心?!?/p>
為更好地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通武廊”三地不斷拓寬就業創業資源共享渠道。一方面,創新就業協作模式。通過創業基地一站式的專業服務,為三地退役軍人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跨區域尋找場地,提供創業孵化服務,促進區域資源共享共用;定期組織召開三地退役軍人創辦企業洽談會和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采取定向式、訂單式、定崗式專場推介等方式,解決軍創企業用工和退役軍人就業等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優質共享資源庫。依托河北省退役軍人培訓就業網,打造“一網通學”平臺,上傳170多個課件,同時推動培訓成果三地互認;依托全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信息系統和三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網站等平臺,高效對接退役軍人就業信息,實現就業資源三地共享;打破區域限制,以共享資源為依托,實現退役軍人教育培訓異地結算一體化。
3年來,“通武廊”三地持續跟蹤10余萬名勞動年齡內退役軍人的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情況;推動52家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承訓機構、上百個培訓項目和225名就業創業導師為退役軍人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40余場,培訓退役軍人1500余人次;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聯合發布“通武廊”退役軍人招聘信息72期,舉辦招聘會6場,350余個企業為三地退役軍人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
強保障:服務效能更高效
不論在廊坊,還是在通州,或是在武清,都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中有醫生,有教師,有企業家,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退役軍人。在“通武廊”三地開展的紅色宣講、法律援助、醫療咨詢活動中,總能看到退役軍人的身影。
服務為民守初心,網上法援惠萬家。廊坊市“老班長工作室”的宣講員岳鵬是一名律師,他充分發揮自身職業專長,將印有公益法律服務內容的海報張貼至廊坊、武清、通州近5000個村(社區)村委會(居委會)及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向群眾宣傳“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他帶領15名律師365天輪流值班,無償為三地退役軍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先后受理三地涉法咨詢1000多件,咨詢者滿意度達到100%。
協同推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服務保障不打折扣。“通武廊”三地通過出臺“服務清單、工作職責”統一標準,建立人員信息共享機制,全面提供跨區域咨詢服務,協同打造各具區域特色的退役軍人服務品牌。
2023年9月8日,天津航醫心血管病醫院開展“關愛退役軍人健康 助力‘通武廊’協同發展——天津航醫北旺鎮專場義診”活動,醫務人員攜帶儀器設備,驅車1小時來到廊坊市北旺鎮李桑園村,為這里的退役軍人開展專場義診。醫務人員為近百名退役軍人測量血壓、做頸動脈彩超和心電圖,并為退役軍人提供健康咨詢。天津航醫心血管病醫院院長龍飛告訴記者,作為武清區首批擁軍優撫合作醫院,醫院依托“通武廊”現有優撫醫院資源,與廊坊、通州多家醫院建立了擁軍優撫合作醫院戰略聯盟,為退役軍人提供優惠優待統一標準,在異地就醫、轉診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三優”服務。
“通武廊”三地服務保障協同發展,體現在協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上。廊坊市組建了“老兵紅色宣講團”,邀請陳輝來、柳寶平等退役軍人在三地進行紅色宣講;通州區軍休所開設“大思政課”,邀請呂冀蜀、姜樹和等軍休干部在三地開展紅色主題宣講;武清區打造“退役軍人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三地退役軍人開展學習教育提供平臺……三地實現了優勢資源互融互學互鑒。多部門協同配合推進弘揚英烈精神工作常態化,同時依托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等場所,多點位、全覆蓋打造“紅色微陣地”,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烈的濃厚氛圍。
“通武廊”三地服務保障協同發展,還體現在協作開展優待服務工作上?!巴ㄎ淅取比毓餐苿釉诜煞铡⑽幕糜?、社會化擁軍等方面優待目錄清單資源共享,開展異地就醫合作。三地推進光榮院共建共享,強化療養政策制度協同,加強軍休干部、優撫對象異地療養合作,通過專題研討、溝通聯動,積極探索共建、共享、共用、共同發展的服務保障新模式。2023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三地還在通州開展“‘通武廊’軍休干部門球邀請賽”和“‘通武廊’軍休干部慶?!艘弧ㄜ姽澪乃噮R演”等活動,增強了三地軍休干部之間的感情互動和交流溝通。
如今,“通武廊”三地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三地已實現“退役軍人之家”、紅色資源、醫養服務等資源共享,由1000多家愛國擁軍企業為三地退役軍人提供醫療、家政、交通、住宿等優惠優待服務,崇軍擁軍氛圍更加濃厚、優撫褒揚工作更加高效、互學互鑒交流更加有序,服務保障協調發展再登新階。
中國退役軍人·全媒體見習記者?朱俊山?實習記者?李嘉鈺